13.6.09

愛.林奕華


/林奕華.《大娛樂家 文化篇》


  生活是一個瓶子,我盡量維持它的透明,不是為了讓別人容易懂我,而是讓自己清楚一天一天,一點一滴,在裏面放了甚麼,累積了甚麼。透明的另一個原因是,我不想心理活動過分影響我的思維,接著又影響我的感情,最後是整個人混濁起來,生活的素質也受到影響。

  這便是不快樂的源頭。而瓶子也是慾望的比喻,我想能看見我的慾望,而不是我被關在瓶子裏面。是很難的,因為每天所見所聞都是刺激慾望的東西,都在提醒我們欠缺甚麼,而不是擁有甚麼。

  是很難的,面對想要但得不到的東西,等於要面對自己,承認條件、機會、際遇等等的不夠「好」,接著便是面對情緒的變化,變酸、變苦、變老、變壞,沒有一樣不是對生活的腐蝕。

  生之慾如同生之蝕,應該是在陰涼幽冷的心理大屋的某些角落進行的吧。所以我才說我要明白、懂得我的慾望,讓它經得起太陽光亮的直接照射。太陽是甚麼的比喻呢?一部份是知識吧。愈讀多幾本書,愈是覺得自己從前一直在自己跟自己捉迷藏,是讀到了某一本某一段才發現,唉,原來你在這裏,早點找到你就可以少走一些冤枉路了。說是這樣說,卻明知道過程才是真正的收穫。

  現在很多人說想有刻骨銘心的愛情,但又只願乘搭不停站直達所謂幸福終站的一班車。太矛盾了。愛情是出於我們對自我匱乏的心理補償,不論追求對方有貌有才有身段有安全感有女性魅力有男性氣概,都反映一個人覺得自己有甚麼欠缺和不足。而流行文化教給我們的愛情,不過是看到一個眼睛喜歡的人便渴望他也喜歡自己,於是便肯定了自我的價值。但這種自我價值不過是自我懷疑的包裝,因為得到心目中的愛情之後,又會害怕對方因看到另一個更喜歡的人而變心。

  說到底,還是回到一開始---這個人並不是因為帶著喜歡自己的心情而吸引到喜歡他的人,卻是因為不喜歡自己才產生了急切想被愛的焦慮。我看過太多例子是重覆又重覆的關係模式,都是當事人忙著看別人,忘記了或壓根兒不想面對自己。對我而言,愛情所以難,是因為「愛情」被這個時代加了引號,再被放上商店的貨架,它要不就是方便麵,要不就是名牌貨。愛情猶如生命一樣需要思考這個觀念,對多數人已沒有多大意義,因為這不能解決急切的飢渴,更不符合主流價值倡導的「愛情是一種感覺」,言下之意,「愛情應該讓人感覺良好」 ; 卻不是教人反問,我為何需要那樣的人愛我?我是怎樣的人?我想成為怎樣的人?我能怎樣愛人?


--
當我活在一群鄙視林奕華的人當中,林奕華就像鏡子照著我是如何急切想要跟風。
當然,他的文字不是頂好,但也算是反省。

2 則留言:

甘蔗蜜 好甜的鳳梨 說...

我總是不禁帶著些些懷疑,關於這種迂迴的所謂「反省」的成效究竟為何?如果發現的一些癥點,為什麼不該是進行嚴厲的批判?

Franki 說...

大哥我是指我的自我反省,而他的反省。有天我們再聊吧。
香港跟台灣的文化背景不同,很難一概而論。